计通学院开展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志愿者培训工作
【本站讯 王珂勤 汪思宁】11月6日下午,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老师张学辉和刘会军在东廊101成功召开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青岛)志愿者培训会议,对前期面向全校招募的180余名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主要对比赛前和比赛过程中的志愿工作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ACM-ICPC 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70年发起组织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被誉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赛事由各大洲区域赛(Regional)和全球总决赛(World Final)两个主要阶段组成。根据各赛区规则,每站前若干名的学校自动获得参加全球总决赛的资格,决赛安排在每年的3-4月举行,而区域赛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举行。
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青岛)现场赛定于2016年11月12日-13日在我校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187所高校和1所中学的326支队伍前来参赛,比赛规模庞大。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单位,为了协助比赛的顺利进行,做好接待服务工作,我校高度重视此次比赛的准备工作。
培训会上,刘会军首先强调志愿者要端正心态,明确志愿目的,做好协助校领导、老师顺利开展工作的觉悟,以我校学生饱满、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热情、负责任、不怕苦的态度做好志愿服务。由于参赛高校较多,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安排,随后,张学辉将180余名志愿者分为18个小组,规定一名志愿者负责一所高校,并详细介绍了不同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以及在工作时的注意事项。接待志愿者负责在9号之前联系上对应的高校,确认该校参赛队伍到我校的时间,以及比赛结束后离开的交通工具和发车时间,确定随队教师人数。在未来的一周里,接待志愿者需时刻与对应高校保持联系,解答对方提出的关于食宿、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并提供帮助。比赛期间,接待志愿者要及时通知各参赛高校到场,引导其入退场和比赛结束后的就餐,同时协助我校老师在比赛期间的相关工作。场地志愿者则负责比赛场地内派送气球、打印并传送代码等工作。
培训会议结束,志愿者们开始着手联系各高校参赛队伍负责人。据记者了解到,此次培训会后的第二天,已有部分高校教练向我校老师反馈我校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对志愿者的优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的学生大多来自计通学院,他们表示,此次志愿活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既可以通过此次活动一睹程序设计大赛的风采,同时也可以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精英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参加这次活动一定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也预祝此次大赛获得圆满成功!